公司新闻
Company News
封面评论|引领孩子从电子产品中抽离,家长的亲身示范至关重要
甲方(孩子)不得在周一到周五使用手机、iPad等电子产品,周末使用不超过1小时;乙方(家长)以身作则,不沉迷于手机,不得在甲方学习时看手机——新学期开始,杭州一所中学的400余名学生全部签署这样一份《电子产品“断舍离”协议》。该校负责人表示,“呼吁放下手机,是一种形式,归根结底是希望家长和学生一起作出改变,发掘更多除了手机以外的生活中的快乐,创造出更多的家庭共同话题。”(澎湃新闻)
青少年对于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,越发引起普遍性担忧。对于这一代孩子来说,生而就是互联网原住民。电子产品不仅是一种科技产品、技术工具,更是深度建构了他们日常生活的场域。电子产品,在很大程度上,已成为他们主体的延伸,成了形塑他们思维与行为的支配性力量之一。
毋庸讳言,一些学生们离不开电子产品,就如同“鱼离不开水”一般。在此背景下,杭州这所学校此番开展的“新尝试”,颇有一丝敢为人先的意味。当然了,我们知道,大多数学校平时都是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。一些寄宿制的学校,往往还会没收学生私带、私藏的手机。然而,这种严防死守的治理思路,往往深陷于“猫鼠游戏”的无力感之中,其对于智能手机的封禁,更多是诉诸强势与强力,由于缺少了充分地沟通说服过程,一些学生实则是没有真心认同的。
杭州这所学校所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,全校只有19个孩子平时不接触电子产品,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周一至周五使用手机,其中有近10%使用较频繁,“问卷中也有针对家长情况的调查,很多家长坦言,自己在家陪伴孩子时也经常使用手机”……治理电子产品的滥用与沉迷,说到底还是一个家校共育的课题。家庭环境与家长的言传身教,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只是以往很多时候,学校和家庭,在此事上并未做到协调一致、联合引导。
组织全校的学生和家长签电子产品断舍离协议,此举本身就是一次提醒,表明那种对智能手机等成瘾性的使用,并非理所当然的常态,而是需要纠正的非正常状态。家长们在陪伴孩子时先“放下手机”,这对于重建亲子联结、传递正确引导至关重要。生活不只有电子产品,没有电子产品的生活该怎么过?对此,家长们曾经知道,而孩子们未必知道。带孩子从手机里走出来,家长们理应担起责任。

其他新闻

全国免费咨询电话:0355-3211311
公司名称OG真人 | 官网
 公司地址山西长治
版权所有:Copyright © 2002-2017 OG真人 | 官网 版权所有

友情链接

Copyright © 2002-2017 OG真人 | 官网 版权所有
全国免费咨询电话:0355-3211311  公司地址山西长治